美教学术| 我院成功举办“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四十周年学术系列活动”——尹少淳教授讲座《走进民族文化的美术教育》
△讲座现场
2020年11月18日上午9:30,在相思湖校区人文楼4101学术报告厅,美术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了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四十周年学术系列讲座之五《走进民族文化的美术教育》。讲座特邀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主讲,由美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冯丽霞主持。广西教育厅教研院教研员姜明明、广西美术出版社副总编邓欣、我院研究生与学术部副主任梁玥亮博士、覃春铭、赵佩珩等老师及研究生、本科生、南宁市部分中小学美术教师等约三百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冯丽霞书记主持
讲座伊始,尹教授提出了“文化的意义”“什么是文化”等几个小话题,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思考。接着,尹教授从以下十个角度开展讲述:第一,文化的意义;第二,什么是文化;第三,文化的要义;第四,文化交融与碰撞;第五,文化自信;第六,作为文化载体的图像;第七,文化的地域性;第八,实施策略;第九,成长自己;第十,乡土文化的希望。
△尹教授讲座现场
△尹教授讲座现场
△尹教授讲座现场
尹少淳教授从专家与知识分子的比较,引申至齐格蒙·鲍曼的教育理念:“成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意向性意义在于,超越对自身所属专业或所属艺术门类的局部性关怀,参与到真理、判断和时代之趣味等这样一些全球性的探讨中来”。尹教授还引用了《中庸》名言的“尽精微,致广大”解释文化超越学科和职业的范畴,尹教授提出我们应该认识学科与文化的关系,打通美术学科与文化之间的通道,我们在本学科做到精致的同时,视野也要开阔至更大范围,达到终极关怀的目标。二者的结合旨在人而不在物,要立足学科,但不能限于学科知识。
△讲座现场
尹教授指出,当前国家推行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正是基于在美术学科中要关注人的素养,关注学科与文化。他用大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让人们清晰认识到文化中最核心的成分。用文化的人化与化人特征来解释文化与人的关系,尹教授还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文化熏染,还用深圳市龙岗四联小学、西双版纳勐龙镇中心小学等鲜活案例向大家展示了校园美术文化产生的重要作用。
△师生提问现场
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向尹教授请教,尹教授认真的解答了大家的问题。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师生们领会了文化与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美术教育的新思路,拓展了师生美术教学研究的眼界,更明确今后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尹教授高屋建瓴的学识和诙谐风趣的演讲风格,让整个讲座现场充满了欢悦的笑声和雷鸣般的掌声。我院将积极响应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四十周年学术系列活动的号召,继续举办高质量学术讲座,增强我院学术氛围,不断提升学术水平。
△学生向尹教授请教
△尹教授与我院师生合影留念
撰稿:苗田、刘伟韬
摄影:彭铭俊、张雨晴
编排录入:辛明英
编辑:吕文婷
审校:文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