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铸魂育人·党员先锋谈】美术教育学院党员教师梁玥亮: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感悟
为引导我院教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考察高校重要讲话、给师生重要致信回信精神,贯通学习“四史”和新时代伟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院推出“党建引领·党员先锋谈”——美术教育学院党员教师谈教书育人心得、感想、感悟,旨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带动全院教师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激励全院教师进一步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责任感,提升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意识和能力,立足岗位争先进、比贡献、展现新担当、体现新作为,争当“四有”好老师,共同营造美术教育学院优良的师风、教学、学风,推进美术教育学院高质量建设发展。
梁玥亮,女,中共党员,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美国西俄勒冈大学访问学者,美术教育学院研究生与学术部副主任。主要承担《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与教学》等课程教学,系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美术鉴赏与教学》教学团队骨干成员。出版有教材《中国高等院校设计教程:设计素描基础教程》,专著《爱与美——希腊罗马艺术中的生命意识研究》,参编《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第2版)》,译著《随时随地轻松学:水粉画技法》、合著《美术教育的功用》等,有多件作品参展或发表在美术专业期刊。
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感悟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等等。那么,我们如何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指导思想,让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中生生不息,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有以下三点感悟:
首先,坚持世界文明的多样理念。当我们走进不同的文明,必然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根植在各民族文化土壤中开出的绚丽奇葩。譬如,中西方绘画是屹立在世界美术史上的两座不同的高峰,它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高低优劣之分,而是由于地域文化观念的不同造成美术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不同风格的作品带来的美的享受。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深化美术对人类社会、文化及生活的意义和贡献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在比较的视野中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其次,坚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他还强调,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异域文化艺术的介绍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观照自身”,学生应立足我国国情、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眼光,才能真正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最后,坚持在创作中追求真善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道,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它启迪我们要在艺术创作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对不同文明孕育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追求的认知与了解,从中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善美意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而不懈努力。